 |
封皮 |
 |
作者頁 |
中國财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房地産稅制研究課題組”近期在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出版英文著作Development, Governance, and Real Property Tax in China(中文名《房地産稅與中國的發展和治理》)。該成果是繼課題組2014年于斯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出版著作The Property Tax in China: History, Pilots and Prospects(中譯名《房地産稅在中國:曆史、試點及探索》)後的又一本英文力作。
該課題組由國際化的研究團隊組成,我校馬海濤教授和西拉丘斯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麥克斯維爾公民與公共事務學院侯一麟教授聯袂任課題組長,成員包括bevictor伟德官网和複旦大學的中青年教師。中國财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自2014年起資助課題組,就中國開征房地産稅進行持續、深入研究。五年來,課題組取得了紮實的成果和較大的學術和政策影響,并在研究過程中不斷探索、拓展、完善跨國研究團隊,将學術研究與中青年學者成長、我校相關學科發展及選拔培養優秀學生有機結合,力求發揮更大的長期、持續作用。
本書分析中國通過實施房地産稅推動進一步深化财政改革的問題,其目的主要在兩個方面。首先,中國的房地産稅政策進程十幾年前就已開始,但迄今仍未确定方案,離最終實施尚有時日,本書提供了一個獨立的研究視角。其次,該項目的目的是與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國家分享中國的經驗,這樣有助于在一般意義上認清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的深層次困難,了解稅制現代化中可能遇到的難點。
《房地産稅與中國的發展和治理》一書共有九章。主要讨論房地産稅與公共财政、治理和發展等一系列問題。本書第一章為導言,回顧了該房地産稅研究項目的成立原因和背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高速增長。盡管近幾年該增長率放緩至7%上下,但與大多數其他國家相比,依然很高。經過30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我國的城鎮化率、人均住房面積都大大提高。在這個背景下,本專著研究如何在進行财政改革的過程中引入房地産稅制體系。
第二章主要回顧了現代财政收入體系中的三個重要支柱稅種及其與公共财政的關系。作者認為,現代财政收入體系包含所得稅、貨物和勞務稅及财産稅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含房地産稅的财産稅是現代财政收入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章還回顧了我國1949年建國前、1949年至1978年和改革開放後的稅制改革曆史及财政體制沿革。作者認為,開征房地産稅不僅僅是引入一個新稅收,同時将重組中國的政府間财政關系。書中使用“窗紙效應”生動地描述中國在采用房地産稅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其内涵是:盡管窗戶紙足以抵禦寒風,一旦紙張被故意打破或發生裂紋,則不需要太大的努力就可移除整扇窗紙。這種類比是貫穿全書的一條線索,是作者對改革過程的期望。
第三章聚焦于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産市場的發展演化。建國後我國的住房制度經曆了從低工資福利分房式的計劃供給到市場和計劃混合供給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房地産行業不斷發展壯大,并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為了穩定和規範房地産市場的發展,中央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作者對這些政策加以回顧,認為優化設計的持有環節房地産稅是減輕房地産市場波動的一個長效機制。
第四章以小學教育這一公共服務為例,探讨基礎教育政策的變化如何影響房價,并探讨通過寬稅基房地産稅,讓基層政府捕獲教育對房價的資本化。通過對這一具體問題的研究,作者認為可以通過房地産稅,建立一種公共服務獲取與成本付出動态匹配的财政機制。
第五章分析中國開征房地産稅可能存在的障礙,包括土地産權和城市土地使用權的問題以及長期形成的供給制心态和公衆對直接稅的抵觸。本章追溯建國後農村和城市土地所有權由私有轉為國有或集體所有的過程以及随後的變化,讨論為什麼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出讓城市土地使用權來獲取資本建設基礎設施,在過去20年裡如何做到這一點,以及這樣做所涉及的相關問題。
第六章提出一套房地産稅制的設計原則,分别是公平、效率、可行性、透明度、充分性和穩定性六個方面。這些原則構成了評估稅制設計的分析框架,以确定是否符合一般的政治經濟原理以及在公共财政上、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層級是否适用。作者對這六個原則進行了定義,并闡述如何将其反映到房地産稅制設計中。基于這個分析框架,本章分析當前廣為流傳的三個減免方案的弊端,明确指出這三個方案不可采用。
第七章提出我國實施房地産稅的步驟和中長期策略,即如何高效率、有效度、按秩、平穩地實施新稅。這些建議涉及稅法制定/實施與公衆參與、中央立法與地方實施、地方房地産稅政策的多樣性、政策實施的窗口期設計、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等多個方面。本章内容可以概括為四個基本要素、四條執行措施和三個相關制度。
第八章将中國開征房地産稅看作一個自然社會實驗,使用公開的調查數據估算中國城市家庭的納稅能力指數和納稅意願指标,然後根據指标模拟稅負分布和稅收在不同豁免方案下的再分配效應。結果表明,根據本書提出的稅制設計,絕大多數房主負擔得起寬稅基低稅率的房地産稅,且低收入家庭将比高收入家庭獲得更多的淨收益。這種設計在橫向和縱向上都是公平的,因而在政治上可以接受,在行政上也是高效和可行的。
最後一章總結全書。作者認為,财政稅收制度的完善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一緻,甚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先于其他的經濟和社會改革。我國自1978年以來财稅制度改革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驗證了作者的這一觀點。本書作者對我國未來的房地産稅改革呈樂觀态度,期望這項改革能對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治理體系的完善發揮作用。
【撰稿人】任強 【 審核人】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