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至22日,中國财政學會2017年年會暨第21次全國财政理論研讨會在京舉行。我校姜維壯教授獲得中國财政理論研究終身成就獎。
姜維壯,1923年12月生,山東龍口人,中共黨員,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先後多次獲得北京市、全國、全國财政系統優秀教師、勞動模範、優秀共産黨員等稱号,自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姜維壯教授1949年2月參加工作,1949年6月在北京中華全國總工會國際部從事翻譯工作;1950年在中央勞動部政策研究室從事調研編譯工作;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在東北大區财政部稅政金融處作調研工作;1953-1957年在莫斯科财政學院攻讀研究生學位,1957-1962年在中國财政部科研所作科研工作,1962年起,先後在中央财政金融學院财政系、遼甯财經學院财金系、中央财政金融學院研究所等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先後擔任過研究所所長、科研處長等職務,并兼任北京市第八、九、十屆人民代表和人大常委會财經委員,财政部學位委員會和全國在職财政幹部培訓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部出國留學人員資格評審委員、北京市教育局高級學術職稱評審組副組長,《人民日報》海外版特聘專家顧問委員會常委委員,财政部财政科學研究所、江西财經大學兼職教授财政部教材編審委員會财稅組長等。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講授過财政學、外國财政、财政理論研究、比較财政管理學、馬克思主義和當代西方财政思潮、中外财政管理體制比較等課程。
自改革開放以來,姜維壯教授一直專注于我國的财政基礎理論和财政政策研究,先後發表論文15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譯著等30餘部,主持多項國家級、财政部、教育部等科研課題,十幾項成果獲得國家級、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勵。這些科研成果所呈現的财政學術思想,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曆史階段,深刻論述了财政理論發展的重大命題,促進了财政學科的繁榮和發展,為黨和國家财政經濟決策、财政制度法制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
姜維壯教授的突出學術貢獻集中在“财政監督職能”和“比較财政管理研究”兩個領域。他較早提出,财政監督是财政的重要職能之一,并提出依法理财、民主監督的财政管理思想,他指出,強化預算監督職能是國家法律的明文規定,是促進市場經濟和社會健康協調發展的關鍵因素,是财政管理曆史發展的必然,是實現和正确運用國家職能的重要保證。他強調,财政信息要向公衆公開、接受人民監督,“努力營造一個實現強化預算監督職能的現代預算管理制度”,這些學術思想的提出,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現實意義。姜維壯教授首次系統地提出“比較财政管理學”理論體系,分别從财政管理體制、财政收入管理、财政支出管理、财政綜合管理與監督四個方面構築了完整的比較财政管理研究框架。他指出,比較财政管理研究是“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要立足于我國國情,認真研究和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産規律的理論、政策、管理方法和經驗教訓,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指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完善我國财政制度建設。